仙作流派奠基人、一代名匠——廖熙清末民初是中国木雕艺术发展的的鼎盛时期。这一时期出现的木雕作品,在黄杨木、龙眼木等传统用料基础上,首次融汇了大红酸枝、小叶紫檀等昂贵雕刻材料,开启近代红木雕刻的先河。其时雕风兴盛,名家辈出,而论及成就,业界素有“廖、朱、柯、陈”四大家的说法。“四大家”,分别指兴化的廖熙,温州的朱子常,和福州的柯世仁、陈子锡,他们分别是仙作木雕、黄杨木雕、龙眼木雕风格的奠基人,被认为是清末民初木雕成就的典型代表。从艺术风格上看,朱子常天然流畅,刚劲稠叠;柯世仁俊迈豪宕,气势雄健;陈子锡雕镂细腻,华丽典雅;而廖熙尤以凝练纯正、劲健隽永、仪真神传等特点,被誉为“晚清木雕艺术的集大成者”。
廖熙 (1863~1918 年) ,兴化城内坊巷(今城厢区凤山街坊巷)人,出生于一个民间雕刻世家,其五世祖廖明山就以“善用寸木雕镂人物、花草、虫鱼等”闻名于世。廖熙师承家教,自幼聪敏,妙得薪传,刀法挺拔。其不仅善于雕刻,而且工于绘画,对中国画的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、虫鱼等题材无不得心应手,且善把传统画技巧妙溶于雕艺之中,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,使他在强手如云的木雕匠人中技压群芳,脱颖而出。
光绪年间(1875年~1908年),他的木雕作品被作为贡品供奉朝廷,光绪皇帝亲笔写“巧夺天工”四字褒奖他。民国四年(1915年),廖熙代表中华民国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,以其作品《代代相传皇宫椅》在展会上摘获金奖,这是中国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传统木雕及艺术家具永恒的魅力。
廖熙雕刻艺术名扬海内外,其雕件一直为英、美、日本等国及港、澳、台地区的古董商所瞩目,为国内鉴赏家所珍视。他又长于书法,刻在平雕小品和红木书盒上的文字,用笔雅健秀劲,见者赞叹不已。他生性豪爽,不嗜烟酒,遇到情投意合的友人,常以自己的得意之作相赠。
民国7年(1918 年),廖熙病逝,终年55岁。
一、光绪皇帝钦题牌匾嘉勉
廖熙善于因物赋形,所刻的传统吉祥图案及关羽、达摩、观音等作品形神毕肖,情态各异,皆属臻品。其又擅于书法,用笔雅秀中见健劲,常刻于平雕小品和红木书盒上,典雅古朴,韵味隽永,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。由于廖熙雕艺精湛,名扬四海,他的作品不仅为当时文人雅士、达官贵人所收藏和把玩,更是连年(清光绪年间,公元1875年~1908年)被当地官员选为贡品供奉于朝廷。即使是挑剔的光绪皇帝,看到廖熙的作品后也大加赞赏,欣然挥笔御题“巧夺天工”的匾额作为褒奖。在封建时代,手工艺品被视为“雕虫小技”,手艺工匠社会地位普遍低下,而廖熙却能够获得皇帝御笔题匾,此殊荣可谓空前绝后,由此可见其高超的艺术造诣。
二、摘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
除了御赐匾额,廖熙毕生还有一大成就,即是其作品登上国际舞台,在举世瞩目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(1915年,美国旧金山市)上摘获金奖。民国成立以来,中国第一次在国际性博览会上亮相,而廖熙创作的《代代相传皇宫椅》,则是中国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传统木雕及艺术家具永恒的魅力。
在万众瞩目的工艺馆中,廖熙的作品《代代相传皇宫椅》前人声鼎沸,“观者驻足,美评时闻,感啧啧称赞”,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地展现出中国传统工艺的极致魅力。作品结合透雕与浮雕的传统雕刻手法,雕缕砌珠,华丽繁饰。“天圆地方”的外部造型,象征着和谐与刚健两大主题,完美体现了东方传统哲学思考。两侧上下均饰以透雕扶手角牙,富有韵律。扶手尽头亦雕缕牡丹图案,上下一致,视感统一,象征大清国的富贵,同时寄托“代代相传”的良好寓意,深深触动了现场的观众与评委,不负重望地摘取了本届博览会的金牌。
12